潘建伟:我用了9年追求所爱的人,这么难的事情都做到了,还有什么不能做成!
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 2017-10


幽默,情到深处亦有泪。昨天晚上的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上,物质科学奖得主潘建伟刷新了人们对这位从事量子信息研究的科学家的认识。

未来科学大奖成了诺奖风向标

1511766788667400.png

“我想了好久的获奖感言,没想到竟然和施一公的一样,就连顺序也是一样的,看来这回可能真的‘量子纠缠’在一起了。”在紧接着生命科学奖得主施一公的发言之后,他一上来就面露难色。

潘建伟说,未来科学大奖评奖委员会水平很高,去年首届选了拓扑量子领域,后来拓扑相变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年,又选了结构生物学领域,而与结构生物学发展紧密相关的冷冻电镜则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可见,未来科学大奖成了诺奖风向标。”

潘建伟透露妻子是他的高中同学,17岁那年他在日记里写下了一个心愿,希望有一天娶她为妻,经过9年的努力,终于如愿所偿。“这么困难的事情我都做到了,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呢!”

他感谢父母对他的无条件支持。上大学时,有人说学物理找不到工作。但父母告诉他,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因此他才能没有功利心地走上研究物理之路。

作为“墨子号”量子卫星的首席科学家,潘建伟感谢了搭档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王建宇,当时美国实施技术封锁,这支团队完成了许多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很多人都羡慕潘建伟,他团队里每一个“爱将”出国学习之后都回归了。这是因为潘建伟和他们有“君子之约”,要为自己的祖国服务。他感谢这些年轻人和他并肩战斗在一起。

对于科学,他同样爱得深沉

未来3.jpg


情到深处亦有泪。潘建伟的妻子在怀孕时不小心跌倒了,需要人照顾,但当时他有工作在身需要回国,只好流着眼泪去了机场。女儿生肺炎时,儿子才二三岁,他因为工作不能留下来照顾孩子,又一次流着眼泪去了机场。

这是对家人的爱,而对于科学,他也同样爱得深沉。1999年国庆50周年,他在维也纳看了一个有关科学家郭永怀的纪录片,印象最深刻的是郭永怀牺牲时两只手还紧紧地抱着从基地带回来的数据,这在他看来比性命还要重要。“我当时一看,就泪流满面。”如今回忆,他的眼里依然噙着泪。

他还清晰记得,几位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有一次住在北京花园街,第二天早晨起来,发现有人自发在地上写着,祖国人民感谢你们。几位科学家感动地说,有这样的评价,其他的东西都不重要了。“这几位科学家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说这话时,他的眼睛再次湿润了。

带领团队实现“领跑者”的转变

1511766865687394.png


就在9月29日,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结合“京沪干线”与“墨子号”的天地链路,潘建伟与奥地利科学院院长塞林格教授进行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视频通话。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视频通话,由于使用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这一视频会议是不可能被窃听的。

“我要在中国建立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实验室。”1996年潘建伟留学奥地利,第一次见到量子通信学权威蔡林格教授时,大胆地说出了他的梦想。尽管他刚开始学习量子力学时,就被薛定谔的猫、量子纠缠这些概念弄糊涂了,期中考试差点没及格。

之所以说“大胆”,因为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实验研究还几乎是一片空白。2001年,潘建伟回国组建实验室。到了2002年,他又萌生了把量子卫星送上天,利用天地链路做量子科学实验的想法。这个想法“近似疯狂”,当时就连欧洲、美国也没有类似的项目,他也因此倍受质疑。

去年8月1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潘建伟团队原本打算做两年实验,实际上只用了半年,就提前实现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墨子号”为我国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实现了“领跑者”的转变。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怀疑,以人类的智力到底能不能构造自身也不可破解的密码?潘建伟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让无条件安全通信成为可能。

从后台走向了世界前沿,潘建伟坦言“压力很大”,以前“跟跑”时只要紧跟着第一方阵就行了,如今“领跑”生怕被追上,害怕辜负大家的厚望。

唯有不懈努力。未来,他还将继续怀有好奇心,在量子的世界里探索。


注:本文转自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