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5日,由上海海洋大学和西湖大学联合组成的海试与科考团队,乘坐“沈括”号小水面线双体型科学调查船,从上海芦潮港起航,奔赴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区域,开展为期45天的科考活动。科考队员和船员共有60人,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崔维成担任“沈括”号海上总指挥。
今天是“沈括”号起航的第十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沈括”号的最新消息吧!
12月2日,“沈括”号在航行。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航行在深蓝色的西太平洋,“沈括”号新颖别致的双船头造型,红白相间,令人感觉很“惊艳”。连日来,乘坐这艘2000吨级的考察船奔赴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最大的感觉就是“稳”。
中国“彩虹鱼”2018马里亚纳海沟海试与科考团队乘坐“沈括”号,11月25日从上海起航后不久,就遭遇了大海的风浪洗礼。灰白的天幕下,风雨交加,白浪翻滚。
如果是一艘2000吨级的单体船,遇到这种恶劣海况,肯定摇晃得十分厉害。但在“沈括”号上感觉却很平稳。考察队员们顶风冒雨,在甲板上开展了钢缆绞车、A型架、折臂吊、重力柱、CTD(温盐深仪)等科考设备的测试,大家都说:“这次出海,晕船的人有福了!”
11月30日,“沈括”号举行消防救生演习的场景。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据中船重工702所(上海分部)“沈括”号总设计师葛维桢研究员介绍,这是一艘小水线面双体船。由于水平面与船体截交的水线面积小,排水量仅相当于相同吨位的普通船只的四分之一左右,可大大减小兴波阻力,并使海浪的干扰作用明显减弱。经测试,2000吨级“沈括”号的稳性相当于一艘上万吨级的单体船。
小水线面双体船,也称为“半潜型双体船”,由水下筒体、水上平台、支柱和上层建筑4部分组成,是近年来各国竞相发展的一种高性能船舶。
12月2日,“沈括”号在航行。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沈括”号设计总长63米,型宽23米,型深9.4米,满载排水量约2194吨,载员60人。在设计中,“沈括”号采用了直流组网电力推进技术、大功率低转速永磁电机等许多先进的军民融合新技术。
与相同吨位的单体船相比,“沈括”号的作业甲板更为宽敞。高达8米的A型吊架、吊重6吨的折臂吊车、6000米的地质钢缆绞车、CTD专用绞车、小艇等科考设备,错落有致地摆放在船艉甲板。甲板中部设有一个月池,船艉底舱也设有一个通海井,从船上就可以直通大海开展科考作业。
此次奔赴马里亚纳海沟,是“沈括”号建成后的首航。投资建造“沈括”号的泰和海洋科技集团董事长卢云军说:“沈括是我国北宋著名科学家,他撰写的《梦溪笔谈》是我国古代科学史上一部光辉巨著。我们将这艘最新建造的海洋调查船命名为‘沈括’号,是希望用他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励我们。”
文章来源丨新华社,记者:张建松
编辑丨谢丹阳
审校丨章萍
延展「知识点」
01
联合科考
中国“彩虹鱼”2018马里亚纳海沟海试与科考团队,乘坐“沈括”号科学调查船奔赴全球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本次海上科考活动由上海海洋大学和西湖大学联合开展,为期45天,考察队员和船员共60人,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崔维成担任“沈括”号海上总指挥。
02
崔维成教授
他是中国第一艘载人深潜器“蛟龙号”的第一副总设计师;
他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载人深潜英雄”称号获得者;
他是“彩虹鱼挑战深渊极限”项目的总设计师。
2018年9月,崔维成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受聘为西湖大学工学院深海技术讲席教授。两个月后,他率领2018马里亚纳海沟海试与科考团队,向全球最深处进发。